購買抵押車后,原車主來偷車是否犯法,取決于具體情況。以下是對此問題的詳細分析:
一、若債務未到期
若被抵押的車在債務尚未到期時,原車主將其偷回,雖然這種行為違反了抵押合同,但并未構成犯罪。原車主依法應承擔的是違約責任等民事法律責任。
二、若債務到期且未清償
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四條,盜竊公私財物,數(shù)額較大的,或者多次盜竊、入戶盜竊、攜帶兇器盜竊、扒竊的,構成盜竊罪。若被抵押的車在債務到期后仍未清償,抵押權人基于抵押獲得了車輛的所有權。此時,原車主偷回抵押車的行為,侵犯了抵押權人對車輛的合法占有,構成盜竊罪。根據(jù)盜竊的數(shù)額和情節(jié),原車主可能面臨以下刑事處罰:
盜竊數(shù)額較大的,或者存在多次盜竊、入戶盜竊、攜帶兇器盜竊、扒竊情形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處或者單處罰金。
盜竊數(shù)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(jié)的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罰金。
盜竊數(shù)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(jié)的,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,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(chǎn)。
三、若車輛為質押物
如果車輛是通過質押方式借款,雖然貸款機構合法占有車輛,但車輛所有權仍然屬于原車主。在這種情況下,原車主偷回車輛的行為,一般不被視為犯罪,但可能構成違約。貸款機構可以要求原車主提前償還債務。
四、抵押車被盜后的法律責任
抵押車被盜,若抵押機構有過錯,由保管抵押車的一方承擔過錯賠償責任。抵押車被盜后,所有權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主張權利:
盜竊屬于刑事案件,應向公安部門報警處理。
要求抵押機構承擔過錯賠償責任。根據(jù)《民法典》第八百九十七條,保管期內(nèi),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、滅失的,保管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。
同時,偷抵押車輛的人也將根據(jù)其行為的嚴重程度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。車主在抵押車被盜后,應及時采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如立即報警,并保留相關證據(jù),如購車合同、抵押協(xié)議等,以便在追究偷車者法律責任時提供證明。
綜上所述,購買抵押車后原車主來偷是否犯法,需根據(jù)抵押方式、債務是否到期以及車輛所有權歸屬等因素綜合判斷。在任何情況下,偷竊行為都是違法的,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